白田邨生命力 「人情味」發酵好地方
發布時間: 2015/02/01 14:39
最後更新: 2015/02/01 14:39
每當到一些舊式公共屋邨畫畫時,都總喜歡記錄這種畫面,一種居所與店舖如斯「親近」的畫面。
這些「樓下」的店舖都有個共通點,就是普遍以服務邨裡的居民為主,而且都能滿足一些實際的居民需要,餐廳冰室雜貨舖辦館開鎖修理水喉電器衣物乜乜乜都有,不會有買鑽石金器仲易過買筲箕的情況出現。而這種環境,除了可為居民帶來便捷和選擇外,也是一個社區裡「人情味」發酵的好地方。
反觀近年新落成的樓宇,會設在「樓下」的地舖彷彿已買少見少,取而代之的可能是「樓下」有豪華的會所,或者是被發展商規劃的商場,這種「進步」可能是某些人所樂見,但我覺得這些規劃總好像少了陣人味,硬件好像進步了,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卻愈見疏離。好些屋邨「樓下」更加可以是「咩都冇」,日頭走過也可儼如死地一樣,寧靜得沒半點人氣,更枉論說會有任何的社區凝聚力或人情味。
這裡的年紀雖然大了,但這裡比香港不少地方還更有生命力。
每一個舊屋邨,都有著他的個性和不同的建築結構,走進去有些像探險,不同的是這個過程沒有危險,而且每一步你都必然感到很舒服。你只會一層一層地發現更舒適有趣的地方。這種過程是十分十分好玩的。
到白田寫生,發現原來大部分地方已重建得七七八八,幸好還有這間茶記,罐頭排列得井井有條,就像廚窗擺設。
經營三十四年的老茶檔,港味很重,人情很濃。
興建白田邨的主要目的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、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公共屋邨,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,稱為白田徙置區,俗稱「白田新區」,但白天邨即將面臨清拆。
原文及圖片刊於「事吉茶記 Sketcher-Kee」的facebook,獲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事吉茶記